首页 > 常识 >

官本位和民本位的区别(儒家的本质当然是民本位!还是官本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10:09:09    


那为什么后世的中国社会却明显有官本位的现象?其实很好理解: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采用郡县制代替封建制度,读书人只有一个“合法的”效力对象,除了皇帝一人之外,所有读书人建构了一个官僚体系服务于皇家,时间一久,这个体系就会形成阶级固化并且倾向于保护本阶层的既得利益。慢慢的就表现为官本位的“现象”;

秦始皇 采用郡县制代替封建制度

加之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当官,并且儒家思想本身就有修身、齐家、治天下的传统,自然也当仁不让。

于是乎有后世人就把儒家思想与官本位牢牢挂上钩!

但,既然谈论本质(原本的性质),就不能忽略两个因素:

1. 儒家思想源头的经典才是本质,也就是孔孟之道的民本思想,民本位才是本质;

2. 潜意识作用:虽然官僚集团必然产生“官本位”的现象,但明面上,不管皇帝或者百官,还是要对照顾百姓做足功夫。就算是造反的口号,征伐的檄文,也都得高举为民请命、保境安民、吊民伐罪...等等,才能得到正当性!这就是因为儒家民本思想已经成为民族全体的集体潜意识,谁都无法动摇!

吊民伐罪

结论:

1. 官本位是人性、组织行为的自动倾向,古今中外都得设防,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2. 儒家的民本思想,具有巨大的道德力量,守住社会底线,让所有想要独揽权力的人有所畏惧!

儒家的本质当然是民本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