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的贮藏方法才能确保中药材的疗效。中药材的贮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干燥
干燥是保存药材的最基本条件,因为没有水分,许多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发生,微生物也不易生长,具体干燥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晒干法
把药材摊开放在席子上在阳光下暴晒。如有条件搭架子,把席子放在架子上则干燥得更快,这是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凡是不怕光的药材,均可应用此法。含水分或淀粉较多的药物,如延胡索、贝母、百合等不易晒干的药物,要用开水烫煮或蒸后才能晒干。
②阴干法
将药材放在通风的室内或遮阴的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空气流通,使药材中的水分自然蒸发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凡高温、日晒易失效的药材,如花类及芳香性药材均可应用此法。
③烘干法
利用火炕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持别适用于阴湿多雨的季节。烘烤芳香性药材和含有油性的果实、种子等药材温度宜低一些,一般不应超过40℃。有些药材如生地等,则用炕或焙的方法处理。
④石灰干燥法
易生虫、发霉的少量高价药材如人参等,放入石灰缸内贮藏干燥。
(2)低温
低温不仅可以防止药材有效成分变化或散失,还可以防止菌类孢子和虫卵的繁殖。一般温度低于10℃,霉菌和虫卵就不易生长。因此,药材最好存放在背光、阴凉干燥处。
(3)避光
凡易受光线作用而起变化的药材,应贮藏在暗处或陶、瓷容器,或有色玻瓶中。有些易氧化变质的药物,应放在密闭容器中。
(4)化学药物熏杀
这是较常用的有效防虫、灭虫方法,但只适用于储存大量药材的仓库。最常用的是用氯化苦熏蒸,氯化苦(三硝基甲烷)是一种有毒的挥发性液体,用时在室外作业或戴上防毒面具。一般每立方米喷20~30g,室温要求在18~20℃,过低不易挥发。喷后密闭72小时后才能开门窗。三氯硝基甲烷(氯化苦)的杀虫效率高,但毒性较大。另外,也有用硫黄点燃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来熏蒸,其毒性小但价格较三氯硝基甲烷为高。特别是容易引起火灾,用时需加以注意。硫黄熏的方法可以用于较少量药材的杀虫。
(5)经验贮藏方法
①利用两种药材同处贮藏,能互相避免变质现象。如泽泻与丹皮放在一处,泽泻不易虫蛀,丹皮也不易变质。
②利用某种药材能防止另一种药材变质,如花椒与有腥味的动物类药一起存放,可防止动物类药材虫蛀变质,如地龙等可与花椒一起存放。
③利用米糖或谷糠贮藏药材,于5~6月间在席上摊放已干燥的谷糠或米糠,将药材理入糠中,也可以将药材与糠一层层间隔存放。例如白芷、党参等根类药材利用此法贮藏效果很好。
④喷酒贮藏。将酒喷在药材上与密闭的容器中,酒蒸气可防虫防霉。
⑤分类贮藏。按药材不同性质,防治结合,进行保管。属于肉质、粉性大、甜香的药材易生虫,应放在熏库中,如刺猬皮、瓜等。易霉药材,如远志、半夏、熟地应及时通风,日晒,石灰吸潮。含大量油质及芳香性药材,如杏仁、薄荷等应放在缸或坛子里密闭贮藏。
⑥胶类的贮藏。如阿胶、鹿角胶、鳖甲胶、龟甲胶等遇热和潮湿易软化,在干燥寒冷处易脆而碎,比较难保存。常用油纸包好埋入谷糠中密闭保存,夏季取出放入石灰干燥器中,干燥后再埋入谷糠中。这样保存胶类不易软化和碎裂。
贮藏药材常用容器有缸、坛或瓮、木板箱、麻袋等。在药材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适当晾晒。在梅雨季节特别要注意防潮,发现受潮后要及时干燥。如发现生虫应当迅速扑灭,以免蔓延,除虫方法可用火烘或硫黄烟熏。
除防虫、防霉外,其他如芒硝易风化、冰片易挥发,均应密闭保存。种子类药材,如白扁豆、麦芽、意苡仁等,要注意防鼠。桑螵蛸、蜂房要蒸熟后保存,以防虫卵孵化出幼虫来。鲜药材应常洒水以防干燥,冬季要注意防冻。剧毒药材,应写明“剧毒药”标签设置专人、专处妥善保管,加强责任心,杜绝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