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平生业绩,苏轼都亲口承认:黄州惠州儋州。
生前,苏轼跟郏县没啥关系,即使有,也不深。郏县隶属汝州,苏轼曾经被贬为汝州团练副使,还没来得及上任又被贬往他处。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县,籍贯河北栾城,病故于江苏常州,从20岁出仕,到66岁去世,其足迹遍及北宋版图南北东西,他偏爱杭州,病故于常州,却偏偏葬于汝州郏县,实在让人费解。
根据同为北宋诗人陆游“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籍此来解读苏轼情怀,郏县是当时人们前往都城开封的必经之地,苏轼是诗人,但同时也是乌台诗案的受害者,他的一生是忠于宋王朝,虽九死而未悔,饱受党争迫害的他,一定也期望一种公平公正的结果吧?
来到郏县三苏墓,一切疑问戛然而止。苏轼,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兄弟之情,一直占据他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作为文坛领袖、新党的眼中钉,苏轼长年流离颠簸,家事多由弟弟苏辙打理,生前事忠,死后孝悌第一,苏辙当时在许昌为官,许昌辖汝州、郏县,苏姓子弟亦多居许昌,故苏轼嘱其弟:葬于嵩山下。
郏县的三苏墓园,正在嵩山之下,由苏门六君子之一李廌相地卜兆选定,背依嵩山南脉中顶莲花山,面临汝水旷川,黄帝钧天台耸立其前,两小山拱护左右,灿若剑眉,可谓风水宝地。
周二的三苏园空旷清幽,知了声声,鸟鸣啾啾,松柏青翠,游人甚少,连工作人员都不知在哪儿,信步而行,参观过三苏纪念馆,在园子深处觅见三苏墓,轼先逝,辙十年后追随,后郏县县尹杨允从四川眉县寻得苏洵衣冠建墓于此,成三苏园,附近苏门后辈常年祭奠,一直到今。
幸运啊郏县,幸运啊苏轼!
附记:三苏园有碑林,据说规模仅次于西安碑林,特地去看,看过后大失所望,其碑多为现人抄录《赤壁怀古》之书法作品,小篆楷书汉隶行草各式各样的“大江东去…”所有碑刻,包括苏轼本人在内,都不及毛泽东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
三苏园除了三苏坟为真,三苏真迹基本没有,从三苏纪念馆图片文字展览得知,苏轼的作品真迹多收藏于台北博物馆,其次是上海博物馆,吉林博物馆也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