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磷都锂链 | 穿岩洞矿:资源转化的起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0:07:00    

提要:作为贵州磷化集团产业链的核心枢纽,穿岩洞矿这个储量8795万吨、五氧化二磷品位27.95%的“聚宝盆”,正通过26年开采周期的科学规划,为现代化肥、新能源材料等战略产业持续供能。

穿岩洞矿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摄

“各单位准备,5、4、3、2、1,爆破!”4月23日,随着潘卫红按下爆破按钮,穿岩洞矿段又一次完成教科书式的精准爆破。这位从业十余年的爆破队长,在灰白色岩层间刻下的毫米级误差控制,为国内最大单体露天磷矿山的高效开采奠定了根基。烟尘散尽后,层次分明的碎石堆中,磷矿脉清晰可见。

穿岩洞矿位于黔南州瓮安县与福泉市交界,以其恢弘的阶梯式露天矿坑闻名,是国内最大现代化单体露天磷矿山。而其贵州磷化集团产业链的核心枢纽,这个储量8795万吨、五氧化二磷品位27.95%的“聚宝盆”,正通过26年开采周期的科学规划,为现代化肥、新能源材料等战略产业持续供能。

从高空俯瞰,矿坑南北绵延1.65公里,东西横跨1.2公里,呈阶梯状层层下探,如同被巨斧劈开的山体褶皱,裸露的灰白色岩层与黄褐色矿脉交错,展现出地质演变的磅礴肌理。

这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被《流浪地球》导演团队选中,成为影片中的现实原型。

当科幻场景照进工业现实,矿区每一个开采环节都在精打细算,只为降低原石损耗率。离开爆破区域,记者在矿坑现场看到,运输矿石的车辆如蚂蚁队列穿行其间。

矿区运输车队一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摄

苏华山是其中一位运矿驾驶员,上午6:50就在矿车上就位,将爆破出来的矿石运送至待选区域,每天要运输20来趟,上坡过弯如何不抖落原石,都考验着老师傅的技艺。

“运矿的都是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我们大多可以通过肉眼辨别原石含磷的多少。”苏师傅说,矿区定期都会开展磷矿知识的培训。

苏师傅现在驾驶的矿卡相较于上一批,效率提高了30%。“原来老的那一批,变速箱、发动机等主要零件一个月要维护8天,现在的设备只需2天。”曾祥举是矿区技术设备指导人员,现在他正在强化矿区无人机与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从而提高安全与精准开采。

矿区顶上,一个大型现代选矿厂屹立于此,原石将被送到这里,进行系列工序后转化成6种矿浆,再通过管道直输下游磷化工、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等企业。

优化调整剥离区域,优先安排靠近矿体的剥离作业,优先爆破、铲装、排土.....在各环节精细化设计下,1月份,穿岩洞矿以“开局就是冲刺”的姿态完成矿石送选43.70万吨,创单月新高。

按照贵州省的“富矿精开”战略部署,在生产实践中,穿岩洞矿通过精细开采、安全开采、绿色开采、节约集约开采,确保应采尽采,减少矿石损失。

数据显示,国家绿色矿山要求磷矿露天开采回采率≥93%,穿岩洞矿2024年实际为98.40%,与设计产能相比,多获得矿石约19.6万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具象为矿坑边坡的生态辩证法——转身走向矿山另一侧,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与映山红重构视觉记忆,全然消解了开采活动的物理痕迹。多年来,穿岩洞矿终遵循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于2020年获“贵州省省级绿色矿山”称号,并年年通过复核,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边开采边修复的穿岩洞鸟瞰图 矿区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编辑 孟祥可

二审 虞思滔

三审 张发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