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精管善治·合肥在行动|长丰(双凤)经开区:“暖心集市”,“赶”出幸福生活新天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4:44:00    

一大早,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凤经济开发区的“和邻有约”便民服务集市上,磨刀师傅的砂轮旁火花点点,钝了的菜刀重焕锋利;中医志愿者的推拿手法,引来老人啧啧称赞;“红色点单台”前,居民正与小区党支部书记讨论着增设垃圾分类设施的点位……

这里不是传统的庙会,而是双凤经开区以“红色公益集市”为支点,探索社区精治、共治、善治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居民们爱“赶”的这个新集,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治理生态,让服务更贴心,邻里更亲近。

“赶集”赶出精准服务:需求在哪,服务就到哪

小小的集市摊位,承载着沉甸甸的民生关切。

在金兰社区的“和邻有约”集市,“红色点单台”总是最热闹的区域之一。小区党支部书记坐镇台前,面对面倾听居民心声。垃圾分类不便、休憩设施欠缺……居民提出的7条具体建议被当场记录。

“这不仅是个意见箱,更是我们了解民情的直通车。”社区干部坦言。这种“点单”服务模式并非孤例,已在多个社区推广。

金兰社区便民磨刀服务。人民网 吕欢欢摄

其中,凤梅社区党委通过“敲门行动”,精准梳理出长者医疗、孩童托管等“需求清单”50余条,并据此整合医院、商户等力量,形成30项“资源清单”,最终促成了28场精准对路的服务活动。

不仅如此,从“等诉求”到“找需求”,集市的服务供给也在不断优化。

凤巢社区“老王·市集”的积分兑换摊位前排起长队,“志愿服务攒温暖,积分兑换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万里社区“小万”市集的反诈宣传点前,居民们纷纷拍照记录防骗要点。

“磨刀的、看牙的、问政策的,还有教我们防诈骗的,家门口转一圈,心头事都解决了!”刚量完血压的张阿姨笑着说,集市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有效延伸,努力实现从“我想给”到“你所需”的转变。

“赶集”赶出睦邻新风:邻里互动,温情流淌

集市不仅是提供服务的平台,更是邻里情感交融的纽带。

在凤巢社区“老王·市集”的跳蚤市场,孩子们兴奋地交换着玩具,拼图换书本,小汽车换积木,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宝妈们则互换着孩子的衣物和生活用品,闲谈间传递着节俭与互助的温情。

人民网安徽频道注意到,一场活动下来,30多件闲置物品找到了新主人。“孩子衣服换得又快又实用,还认识了好邻居!”李女士一边整理摊位一边笑着说。

不远处,万里社区“小万”市集的文化活动区,则成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小天地。风筝DIY与民族徽章制作吸引各族居民并肩创作,传统投壶游戏引发阵阵欢笑。这些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让原本陌生的邻居熟络起来。

万里社区“小万”市集。双凤经开区供图

而在金宁社区“宁家”市集上,居民们围坐一起包粽子、编彩绳的温馨场景,生动诠释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现代邻里情。

凤梅社区党委书记感慨道:“让居民走出家门,在互动中互帮互助,增进感情,这正是我们办集市的初衷。”这方小小的集市天地,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编织着社区和谐的密网。

“赶集”赶出治理活力:机制创新,资源汇聚

事实上,集市成功运转的背后,是基层治理理念的更新和协同机制的创新。

其中,金兰社区将“和邻有约”固化为每月一次的常态化服务,通过干部下沉、资源对接,努力把“需求清单”精准转化为“履职清单”。

凤梅社区则践行“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理念,打造“隔壁邻墙”等特色党群服务站,不仅成为50余场志愿活动的温暖据点,还吸引了周边商户加入,为老人提供义剪、缝补等“嵌入式”服务,惠及上千居民。

同时,双凤经济开发区还发挥资源整合的核心引擎力量。比如峰宁社区“微享邻里”集市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的深度携手,大学生志愿者为老人上门整理家务、为小区窨井盖描绘绚烂“风景线”、提供电脑义诊与技能培训,使集市成为凝聚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强磁场。

宁家铺子“8元理发”服务。双凤经开区供图

一来二去,从金兰社区的“和邻有约”到凤巢社区的“老王·市集”,从万里社区的“小万”市集到峰宁社区的“微享邻里”,双凤经开区的“红色公益集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服务场所,纷纷成为撬动多元力量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支点。

“我们坚持以公益市集为‘小切口’,精准聚焦并解决民生‘大问题’,探索基层治理精细化之路。”双凤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各社区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资源下沉、服务提效、邻里和谐,让治理创新的成果在社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吕欢欢、朱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