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健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从莱茵河岸到钱塘江畔,今年年初,德国医生Jannik Jorgensen(詹尼克·约根森)跨越近万里重洋,来到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进修。
5月8日,他即将学成回国。临行前,浙大眼科医院院长姚克教授郑重地将两本镶金边的结业证书交到他手中并寄语:“希望这份光明使者的认证,能让你成为中德医学交流的桥梁。”
短短数月,中国眼科医学的高效诊疗流程、高难度手术案例,以及医生们精湛的技术与从容的职业态度,给詹尼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观摩的每一台手术、每一次门诊跟诊、每一场学术对话,都让我感受到中国眼科医学的非凡之处。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学习经历!”他表示,回国后会将证书装裱在诊所,并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德国同行。
詹尼克(右)和姚克合影(孙敏慧/摄)
跨越重洋
精研白内障前沿技术
来中国前,詹尼克已在德国行医多年,有600多例眼科手术经验,他不满于现状,渴望学习白内障领域最前沿技术。在阅读姚克教授团队发表于国际期刊的多篇“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论文后,他萌生了来华进修的念头。
“以飞秒激光技术为例,中国公立医院的普及率远超德国。德国虽早引入设备,但实际应用率极低,而浙大眼科医院的飞秒激光手术量位居全球第一。”詹尼克坦言,得知浙大眼科医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眼科医院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后,他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
初到杭州,浙大眼科医院日均接诊量超三千人次的场景令他震撼。“这里重新定义了我对医疗效率的认知。”詹尼克说,医生们面对每天如潮水般的患者,诊疗流程却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高效的管理确实让他大开眼界。
临床“挖宝”
复杂病例成意外收获
带着精研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初心而来,詹尼克却在临床跟师中挖到了更大的“宝藏”——浙大眼科医院的复杂白内障病例占了30%,中国专家对疑难手术的驾驭能力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合并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眼外伤的病例,在德国罕见,在这里却是年轻医生的常规教学案例。”
在跟师姚克教授时,有一台特殊的复明手术让他印象深刻。
那是一位30多岁先天性的眼球震颤的患者,伴随硬核白内障,又是独眼,接近失明。手术前,患者又遭遇了眼外伤,超声乳化做不成了,凭借丰富的经验,姚克果断改用囊外摘除术。这意味着,要在患者每时每刻都在颤动的眼球上做手术,犹如在风浪中穿针引线。
每一步手术操作都需要极致的耐心和沉稳,詹尼克在观摩时甚至都屏住了呼吸。“这是我职业生涯首次见到如此高难度手术,德国同行遇到类似病例通常会转诊,但姚教授处理得游刃有余。”他感触颇深。
詹尼克(左)担任手术助手(杨子宸/摄)
阶梯式培训
从理论到实战的飞跃
带教导师、浙大眼科医院白内障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俞一波为詹尼克量身定制了“阶梯式培训方案”,包括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模拟训练,手术观摩,手术助手、门诊跟诊、病例研讨。
“他原本就具备眼科手术经验,领悟力很高,进步非常快。”俞一波介绍,通过系统性培训,詹尼克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规的白内障手术,还深入学习了飞秒激光精准定位、个性化手术规划等前沿应用。“这些优势让他回国后更具有竞争力。”
对此,詹尼克也是信心满满:“我很期待回到德国后,能独立开展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在严谨的学术氛围外,中国导师的专业与温情也让詹尼克备感温暖。
“如果评分标准是1到10分的话,我要给姚教授和俞教授打12分!首先,他们都是很好的人,其次才是杰出的医生,他们对待患者和同事态度非常友善平和。”詹尼克回忆,导师们总在年轻医生配合手术紧张时给予鼓励,令人安心,术后常与团队分享咖啡与临床心得,探讨跨文化医疗差异,“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
詹尼克(左)和俞一波合影(杨子宸/摄)
引领全球
国际眼科话语权不断提升
中国在白内障精准诊疗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浙大眼科医院凭借其卓越的临床技术与科研成果,成为全球标杆。
去年,姚克团队完成了29000例白内障手术,其中,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7600例,手术量全球居首。
不仅临床实践领先,科研实力也同样强劲。姚克团队在国际上发表了20多篇关于“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主导制定了《我国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规范专家共识》,这也是全球在该领域的首个共识,在填补国际空白的同时,规范了技术应用标准,明确了适应症与改进方向,为全球300多家医院提供了指导。
姚克透露,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眼科领域的话语权,今年,团队将联合30余位国际眼科专家,着手制定全球性的临床指南,预计两年内完成。同时,还计划将中文专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学》译为英文出版,通过国际权威出版社向全球推广。
双向互动
让“中国经验”惠及世界
随着中国眼科技术的崛起,浙大眼科医院的国际交流模式正从“单向学习”转向“双向互动”。
有越来越多像詹尼克一样的国外学者、同行来华取经,也有不少中国医生赴海外培训进修。
这些国际交流,传播了中国经验,也彰显了中国医疗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姚克认为,个性化培养路径、严格的技术准入标准以及开放的技术共享环境,是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的关键。“我们期待更多海外医生来华学习交流,共同推动眼科技术的创新,让更多全球患者受益。”
作为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主席及世界眼科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姚克也强调眼科医生的全球使命。他指出,尽管我国已基本实现白内障“脱盲”,但全球仍有数千万患者面临致盲风险,为此,浙大眼科医院也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援助,将白内障复明手术推广到更多需要的国家和地区。
姚克呼吁,全球眼科界应将白内障防治目标从“复明”升级为“屈光精准治疗”,让患者不仅“看得见”,更能“看得清、看得好”。这一理念早已融入团队的技术创新中,多种前沿术式,帮助患者实现了远、中、近距离全程视觉质量提升。
“中国经验”正跨越山海,照亮世界。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卞佳珺
编辑:周泽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