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根铸魂 多维赋能“三进”育人新格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4:20: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多维赋能育人新格局。学院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三进”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抓牢主渠道 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的主渠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将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塑造和价值浸润的核心载体。

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育人模式等手段,打造思政“金课”。鼓励教师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中,多人获“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称号。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三进”工作。

创新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学院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广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思政课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同时将总结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相结合,推动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拓宽新阵地 完善育人体系和育人平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拓宽新阵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不断丰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渠道。

深耕网络阵地,推动“千问千答”链式育人。学院实施立德树人“千问千答”计划,开设“西建大千问千答”微信公众号和“西建大千问千答——师生面对面”视频号,形成由思政课教师、学工干部、专家学者、青年朋辈联讲联动的问题链式育人模式。持续开发线上思政课程、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渠道和交流平台。

融通校内外平台,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学院利用陕西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与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联手陕西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坚定文化自信。依托中国城乡建设和文化传承研究院、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

凝聚多部门力量,完善全方位育人新生态。学院高度重视与校内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学术沙龙、志愿服务、“青马筑学”等各类活动;与教务处等部门合作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生院等部门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等,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推动“三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保障力 夯实师资队伍与机制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的基础性、保障性环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加大力度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引培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先后以柔性方式引进多名国内知名学者,同时注重引进具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学院发展注入新活力。组织教师参加境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等活动,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访学。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及奖项,加大支持力度,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创新能力。

多维协同,完善制度机制基础。学院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管理规定等教学文件,完善教师考核、职称评聘、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的建设工作,加强凝练和拓展学科研究方向,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提升学院的学科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浸润融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学院将“三进”要求融入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实践养成项目化、成果评价可视化,将“三进”细化为读书分享会等学习制度、理论宣讲和实践调研等实践项目、评优评先等成长指标。加强教学质量督导,学院领导、本科教学督导组加大听课力度,全面了解师生学习工作状态,确保“三进”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张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