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提前探营!香港记者在广州亲历全运“黑科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20:47:00    

智能机器狗、空中移动充电机器人、智能助行和腰部保护外骨骼、自动驾驶车辆齐聚广州报业文化中心,为香港记者团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技展示。

香港记者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最美阳台合照。

8月27日,以“全球看全运”为主题,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指导,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香港体育记者协会共同举办的“香港记者走读广州全运科技交流活动”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举行。活动以“产品展示+故事访谈+沙龙分享”形式呈现大湾区科技企业在自动驾驶、智能装备、AI中医等领域的科技成果。来自大公报、香港电台、无线电视、有线新闻、点新闻、凤凰卫视等香港记者团记者对现场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沉浸式体验了部分高科技产品。

港记试穿“智”装:很新鲜,很省力

广州视鹏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展示的智能助行与腰部保护外骨骼吸引了不少关注。香港有线新闻记者姜珈彦在工作人员协助下穿上这套智能装备行走,“真系有用!”他惊喜地走了几个来回,“能够感觉装备在抬升我的大腿”。他表示,之前曾看到过外国测试类似装备的视频,这是他第一次自己试用,感觉“很新鲜,很省力”。

香港记者体验智能助行与腰部保护外骨骼装备。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工业机器狗同样引人注目。工作人员生动演示了机器狗的负重、赛场模拟巡检等功能。香港记者团成员劳文伟好奇地站在机器狗上,测试了其负重功能。在工作人员保护下,机器狗载着劳文伟站了起来。“机器狗负重能力真不错!另外,在演示中,我看到它既能短时间内加速,也可以在遥控下及时停下,灵活性很强。”劳文伟说。

视源电子展出的智能机器狗模拟巡逻。

记者团成员:无人驾驶平稳安全

在小马智行开展的L4级自动驾驶展示环节,记者团成员试乘了自动驾驶车辆,试乘路线从猎德桥南站(广州报业文化中心正门)出发,经琶洲站后返回原点。试乘活动全程模拟全运会期间运动员与观众的接驳场景,凸显智能交通在保障赛事高效安全运行中的作用。“无人驾驶对香港市民来说还比较新鲜。以前我也只在新闻片段中看到过,亲身体验是第一次。”香港体育记者协会义务司库郭子龙赞叹,无人驾驶车行驶平稳,安全性强,希望能引入香港,在启德体育园等大型体育场馆应用。

香港记者体验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辆。

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空中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场景;广东中科凯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智慧体育系统,可通过AI捕捉运动姿态为记者生成“十五运会专属精彩瞬间”视频;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展示了微纳米涂料,向香港记者团介绍如何针对高温环境下的户外环境提供实时降温方案。

健康科技同样是体育产业的重要支撑,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带来的多感音乐沙发也引来香港记者纷纷体验。

沙龙分享:提升“智慧全运”显示度

在“科技如何让全运会更智慧?”主题访谈中,科技企业代表与媒体共聚交流,就智能交通新图景、智能装备新方案等议题进行探讨。企业相关负责人就自动驾驶、机器狗巡检、外骨骼设备、空中充电机器人等应用讲述生动的科技故事,解析技术细节与应用场景,展现广州科技力量对体育事业的全面推动。

在沙龙分享活动中,第九届全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哈达、香港体育记者协会主席邢安邦、视源电子科技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就“当顶尖运动员遇见黑科技”“当湾区媒体遇见创新生态”“当龙头企业遇见体育盛会”话题分享科技如何帮助运动员突破极限,粤港澳科技资源联动对体育传播的革新意义以及体育与科技碰撞带来的“湾区火花”。

据介绍,此次活动不仅是全运会筹备、预热报道,更是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展示。活动将通过香港媒体的传播视角,系统呈现广州在“智慧赛事组织、智能场馆建设、数字体验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与应用实践,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在科研、产业与体育领域的融合互动,共同为推动“全民全运、科技全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智慧全运”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显示度。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毅、温俊华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温俊华、郑洪达视频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陆凯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