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小朋友在羽毛球馆进行训练。(记者陈岩摄)
7月5日,在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小朋友在高尔夫球馆进行训练。(记者陈岩摄)
7月5日,在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小朋友在击剑馆训练。(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暑假来临,越来越多家庭将体育运动列为孩子的“假期必修课”。从晨曦微露的公园到华灯初上的体育馆,从社区篮球场的喧嚣到专业训练基地的严谨,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协作中收获成长。
假期里,运动陪伴成长
在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每天清晨8时的跑道上,一群身着运动服的孩子在家长陪伴下慢跑。8岁的丁羽墨已是这里的“老面孔”,父亲丁栗庆感慨:“过去放假就窝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视力下降得厉害。”今年暑假首日,他带着儿子开启晨练计划,连续10天后,孩子不仅戒掉了电子产品,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记者走访体育公园、南湖市民广场、文化公园等场所发现,参与运动的中小学生占比显著提升。跑步、跳绳、篮球、足球、羽毛球……孩子们日均运动时长超4小时。
7月9日,刚结束篮球训练的14岁男孩王子豪擦着汗说:“早晚各练一次,虽然晒黑了,但体重轻了3公斤。”这名体重78公斤的男孩制定了科学减脂计划,“现在同学间流行‘晒运动打卡’,大家互相分享新学的投篮技巧。”
除公共运动场地外,体育培训机构迎来报名高峰。
乌鲁木齐市红山游泳中心主任谢莹介绍,今年暑期游泳班尤为火爆,不少孩子已掌握球类运动,仍选择学习游泳以拓展技能。“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孩子们也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热爱。”谢莹说。
记者从乌鲁木齐奥体中心、天一篮球训练营等机构了解到,武术、自由搏击等项目也都备受青少年学员的青睐。
小小幼儿,解锁运动潜能
“运动启蒙从娃娃抓起”成为乌鲁木齐家长的共识。在新疆广汇篮球俱乐部小飞虎训练营,四五岁的孩子抱着小号篮球练习运球已屡见不鲜,每周3至4次的训练让他们迅速建立球感。
U6组教练舍银梅带领的“小飞虎”队曾斩获全国赛事奖杯,明星队员子昂便是不到4岁开始系统训练。
“3-6岁是动作发展敏感期。”舍银梅说,“家长们逐渐意识到,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发育,更能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训练场上,4岁男孩豆豆尽管常落在队尾,仍坚持完成每一组运球动作——两次试训后,他已逐渐掌握运球,妈妈周笠欣慰地说:“比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他跌倒后自己爬起来的那股劲儿。”
再从乌鲁木齐市轮滑协会的数据来看,两三岁的孩子已能穿戴专业护具驰骋轮滑赛道,冬季还能“跨界”转型为冰上小选手。部分孩子通过轮滑赛事被花样滑冰专业队选中,开启职业体育之路。
“以前总盯着考试分数,现在才明白,运动赋予孩子的勇气和韧性,才是受用一生的财富。”周笠的感悟,折射出众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
小众体育项目,悄然流行
当篮球、游泳等传统项目持续火热,击剑、棒球、攀岩等小众运动正以“黑马”之姿闯入孩子的假期清单,为青少年体育注入多元活力。
击剑馆内,身着白色剑服、头戴金属面罩的孩子们持剑对峙,弓步、格挡、突刺……一系列动作如芭蕾般优雅。
11岁的鲜金宏乂是剑馆的“常驻嘉宾”,母亲袁瑞笑言:“暑假每天泡在剑馆,没课时就站在边线观察对手战术,连做梦都在比划刺击动作。”如今,弟弟袁梓乂也加入训练,兄弟俩已代表学校出征市级联赛,“他们最大的心愿是身披国家队战袍,在国际赛场升国旗。”
乌鲁木齐市击剑协会秘书长沙宝峰说,自2023年6月协会成立以来,全市击剑人口突破1000人,青少年占比超90%。这项运动对专注力和反应速度的要求极高,不少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击剑培养赛场思维。
6月28日,未来之星棒垒球俱乐部暑期集训开营。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一年级学生王韵然拿着棒球棒,在教练指导下完成挥棒动作。
“孩子现在逐渐明白了棒垒球中的‘牺牲打’战术,还会主动给队友加油,锻炼身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品质的培养。”父亲王成研见证了儿子王韵然的蜕变。
新疆棒垒球运动专项委员会副会长刘鹏介绍,今年暑期集训人数较去年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棒球运动,软式棒垒球也已纳入乌鲁木齐多所学校的运动课程,像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就组建了校队,让更多孩子通过“钻石球场”感受团队协作的魅力,同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此外,飞盘、腰旗橄榄球、少儿拳击等项目也迎来报名热潮。从社区晨练到专业赛事,从大众项目到小众领域,体育运动正以“必修课”的姿态融入假期生活——它不仅雕琢着孩子们的体魄,更在心灵深处刻下坚韧的印记,让这个夏天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闪耀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