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级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监测评价数据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第四联组3月联组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北坛路校区)举行。据悉,本次活动以“利用监测数据提高学生数学高阶思维”为主题,旨在通过课例展示、交流研讨、专题讲座和专家点评等形式,探索教育评价的新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日,成都市双流区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易恩、双流区教科院质量监测与信息资源中心副主任王鹏、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校长闫瑾、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副校长张华林、成都艺体中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黄成睿、该子课题第四联组学校相关负责人与主研人员参与此次活动,聚焦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希望通过集体智慧解决教育评价中的共性难点问题。
展示、研讨赋能
拓展新颖有趣教学思路
活动中,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双流实小)教师陈琪、陈鑫桐分别执教一年级数学课例《填数游戏》。陈琪通过巧妙的游戏设计,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陈鑫桐则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展现了年轻教师的活力与创造力。两堂课各具特色,两位老师以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互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了如何利用监测数据优化课堂教学,并提升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能力,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
同时,各学校代表围绕两堂课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与思考。他们认为,上述两堂课均体现了老师对课堂环节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陈琪、陈鑫桐两位老师“一扶一放”的不同教学风格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激烈探讨。同时,双流实小数学组相关老师利用AI平台解读了两堂课的高阶思维情况,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数据驱动教学的优势,为如何利用监测数据提升学生高阶思维提供了宝贵经验。
讲座、点评助力
推动课题研究深入实施
与此同时,成都市双流区迎春小学教师杜学带来了题为《数据引航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兴趣唤醒与问题解决力锻造》的专题讲座。她从数据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她的讲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与会教师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此外,王鹏对课例展示和专题讲座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宝贵建议。他对两堂课例给予高度评价,“高阶思维的培养需要高阶的提问,关注核心问题解决;高阶的活动设计重在层次感渗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指出AI课堂诊断数据可以作为问题‘循证’的重要参考,在数据分析中,既要重视量化数据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也要关注质性数据的深度洞察和情境价值。”
“此次活动‘新’在课例展示、交流研讨和专题讲座中,与会教师展现了新的思维、新的技术与新的方法;‘实’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涵盖了两节高质量的课例展示、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讲座。”易恩则聚焦“新”与“实”两个关键词,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入总结与指导。“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务实精神。通过‘新’与‘实’的结合,与会教师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会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既为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又帮助教师拓宽学术视野、夯实研究基础。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祝波表示,“未来,各学校将继续探索数据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教育评价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王李科)
供图: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