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我市发现一处2000余年前道路遗迹
为研究滏口陉提供重要实物依据
本报讯(记者王帅薇通讯员石成)本月初,省四普办组织各地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调查工作。在调查中,我市文物调查团队于沙河市新城镇新章村发现一处考古遗迹。该处距地表1.7米、宽约6米的古代道路遗迹,年代可溯源至距今2000余年的战汉时期或更早,为研究滏口陉的年代、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此前,省四普办印发的《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长城、大运河、太行山沿线、“早期铁路交通”4项专项调查。其中,太行山沿线专项调查重点围绕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军都陉等连接太行山东西的交通古道和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开展,突出关隘、古道等沿线各时期、各类型文物内涵,厘清古代跨区域交流线路的走向和沿革,明确太行山区传统村落的分布和地域特点。
据悉,由沙河市文保所与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九队组成的“巾帼调查队”,在新章村村东调查时发现具有明显踩踏痕迹的古道断面。通过地层学分析显示,该遗址自上而下分别为耕土层、唐宋文化层和战汉文化层,道路遗迹被第三层战汉文化层叠压,结合勘探数据最终确认其年代属性。
作为太行山重要军事商贸通道,滏口陉自武安延伸至沙河段的路径走向长期以来未有明确。调查团队在系统梳理文献资料基础上,选定沙河市新城镇权村为考察起点,经过实地踏勘成功捕捉到这条深埋地下的古道遗存。“目前,我们正运用无人机、考古勘探等技术手段,对古道遗址进行数字化记录。”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考古研究部主任周海峰介绍,他们还将引入卫星遥感技术,进一步探明这条道路的走向,并对道路周边村庄聚落形成进行系统性研究。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