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春风又绿榕江岸。
2025年一季度,揭阳这座千年古邑焕发出崭新的经济活力。据揭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市以3.6%的GDP增速书写着这座兼具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的滨海城市,正以绿色石化与蓝色经济为双翼,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乘风破浪。
春潮涌动:区域经济迸发新活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揭阳一季度经济数据中跃动的数字,无不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脉动。578.04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凝聚着揭阳人民共同书写的奋斗诗篇。在这幅经济画卷中,第三产业以319.45亿元的体量和4.0%的增速,奏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强音。
在惠来县绵长的海岸线上,发展的浪潮正拍打着时代的堤岸。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沿海县城,如今已成为揭阳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一季度,这里成为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8.0%,基础设施投资激增38.2%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揭阳发展的画卷上描绘着壮丽的图景。
更令人振奋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税收收入16.2%的增速,制造业贷款22.16%的增幅,这些数字背后,是揭阳经济肌体更加健康的生动写照,也是揭阳跑出加速度,更跑出高质量的缩影。
石化新篇:绿色转型书写产业发展
在大南海之畔,一座现代化的石化新城正在崛起。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犹如一艘巨轮,引领着揭阳石化产业驶向绿色发展的蓝海。这里的每一座装置、每一条管线,都在诉说着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产业发展。
春天的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东粤化学的废塑料深度裂解项目,正在将“白色污染”转化为宝贵资源;巨正源、伊斯科等产业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些项目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更赋予了传统石化产业绿色的新内涵。
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者:纺织业29%的增速、金属制品业23.7%的增长、橡胶塑料行业16.3%的攀升,这些数字勾勒出石化产业链的蓬勃生机。
向海图强:蓝色经济奏响时代强音
站在惠来海岸极目远眺,一排排白色风车在碧海蓝天间悠然转动,宛如一曲无声的乐章,吟唱着揭阳向海图强的决心。国家电投揭阳慈航海风场66台风机,是清洁能源的生产者,更是揭阳海洋经济崛起的时代见证。
在揭阳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天顺风能吊重2000吨的龙门吊吊装设备如庞然大物巍然矗立,蓝水公司全球首台3800吨龙门吊吊装设备如“钢铁巨人”傲视群雄,亨通集团的深海软管突破技术壁垒。这些“大国重器”的诞生,一一彰显着“揭阳制造”向高端迈进的坚定步伐。
一季度的南海,波光粼粼中,广东最大的养殖平台“恒燚一号”犹如一座海上城堡。这个智能化养殖平台不仅承载着渔民的致富梦想,更开创了“风渔结合”的海洋经济新模式。在这里,传统渔业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奏响了经略海洋的崭新乐章。
民生如歌:幸福生活绘就温暖画卷
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季度,揭阳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农村居民5.8%的收入增速,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在城乡之间,一曲共同富裕的协奏曲正在悠扬奏响。
消费市场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百姓生活的变迁。新能源汽车57.6%的爆发式增长,智能家电21.3%的稳步提升,这些数据背后,是揭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商场、在集市,消费升级的浪潮正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此外,民生支出占比高达83.3%,这一数字温暖如春,也意味着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政府的投入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千家万户。
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揭阳实现了经济增速,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正朝着“产业强市、和美揭阳”目标迈进。接下来,揭阳将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未来,以绿色石化与蓝色经济比翼齐飞,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交相辉映,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的发展节奏在县镇村、各领域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加快打造粤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撰文:唐楚生 张冰纯
图片:揭宣供
【作者】 唐楚生;张冰纯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