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希望自有力量——记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6:52:00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2月,参加完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当好老农人,培育好新农人,把农业干好。

作为养殖行业头部企业,过去几年里,新希望降成本、提质量、调结构、稳规模,主动聚焦主业,在2024年走出行业周期底部。如今,周期影响尚未完全褪去,刘永好说,“还需要更多耐心”。

“坚韧总有回响,希望自有力量。”在新希望2025年新年献词中,刘永好表现出充足的信心。他坚信,“企业结合国家战略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形成科学的增长方式,将助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跑马拉松”般办企业

4月2日,新希望旗下最大的产业板块——新希望六和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约为1030.63亿元,同比下降27.27%。尽管收入下降,盈利水平却大幅回暖,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90.05%,同期扣非净利润6.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此前3年,新希望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此次扭亏,除了价格回暖的行业因素,也因新希望“瘦身”行动初显成效。2021年开始,新希望将成本管控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一些行业进入低谷期,我常思考问题根源在哪里。”刘永好谈到,在过去高速扩张阶段,经营模式是建厂、招人、买设备、进原料,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继续按老路子一味上规模,只会生产越多亏得越多,“必须紧跟时代变化,研究怎样以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经历一次次行业周期、经济周期等考验之后,我们更加理解‘做企业是跑马拉松’的内涵。”刘永好将低谷看作“磨刀石”,“低谷期更能教会企业如何适应、驾驭市场。通过3年‘磨刀’,我们应对困难的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企业要学会应对周期。”刘永好总结了新希望在上一轮周期低谷中的4条策略:聚焦主业,主动调整结构,适度缩减规模;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压减可控费用;狠抓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

在刘永好看来,行业周期波动受存栏量、原料价格、疫病、消费等多重因素影响,日渐成熟的大模型有望成为预测行业周期的一把利器。

“我们的饲料产销量领先,能通过饲料量估计养殖量。我们有几十年的养殖历史数据,并实时掌握原料价格、期货波动、市场行情。数据就是我们的优势。”刘永好介绍,新希望计划在此基础上导入政务公开数据和国际市场数据,搭建起行业周期预测大模型,为生产安排提供参考。

“2024年,我说不躺平、不焦虑,今年我们谈新格局、新作为。”在刘永好看来,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有“中国制造”闪亮名片,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把握优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勤劳努力,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科技浇灌农牧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明确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刘永好说,新希望近几年投入超过400亿元做产业转型发展。

育种是农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新希望加大力度在育种上求突破。“我国原种猪多半依靠进口,存在‘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怪圈。我们自主研发‘芯希望’猪基因芯片,用于早期选育工作,有望逐步减少对国外种源的依赖。”刘永好说。新希望还与中国农科院联合选育中新白羽肉鸭,打破了国外对肉鸭核心种源的垄断。

饲料是粮食消耗的大头,新希望饲料年产量超过28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用粮企业之一。

“从饲料原料看,我国大豆和玉米的单产水平大约是某发达国家的60%;从饲料环节来看,国内生猪饲料转化率是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常年扎根农牧业,刘永好对各类数据了如指掌,也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感到着急。

“我国饲料蛋白存在巨大缺口,对大豆进口依存度高,每年进口1亿吨。”刘永好介绍,为了摆脱依赖,新希望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将玉米中的蛋白含量从8%提高到12%。经测算,去年全国玉米总产量2.9亿吨,蛋白含量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290万吨蛋白,如果能把这些蛋白都有效利用,相当于少进口700多万吨大豆。

“传统产业要通过科技来提高质量、产量、效率和价值,拒绝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率的无序竞争。”刘永好说。

要质变还需“智变”

作为传统消费品,牛奶行业相对饱和,是典型的高度竞争性行业。

“从挤奶、加工到包装、出售,整个过程控制在24小时以内。”刘永好把“鲜战略”作为撬动新消费需求的支点,“消费者要求品质更好、更有特色的产品,我们就要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

“鲜”的背后,是生产效率、冷链技术、物流速度的全方位突破。刘永好告诉记者,传统的冷链流通存在损耗多、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新希望搭建鲜生活冷链物流智慧平台,可以实时更新在途货车配送情况,人、车、路、库、货等变量全部在线可控,调度时效从4小时缩短至10分钟,司机端平均油耗降低8%,库存周转天数下降20%,整体冷链物流成本下降近20%。

如今,24小时鲜奶已成为新希望乳业的王牌产品,被其带动的冷链物流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2024年11月,鲜生活冷链完成近9亿元B+轮融资,创造了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单轮最大融资。

“数智化升级不仅帮助新希望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激活更多消费潜能,也为生产管理另辟蹊径。”刘永好说,新希望计划用数智化“武装”养殖、冷链、加工、销售等各环节。

刘永好表示,农牧企业要有大农业观,不仅要关注生产,更要拓展到加工、流通、营销、服务等各环节,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条。

在刘永好看来,数智化转型是一场系统变革,涉及产业链重构,需要企业持续的努力和探索。他表示,“数智化一定是促进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共同发展的,一定是给企业、行业和社会创造长期价值的”。

扎根乡村谋共赢

在周期性强的养殖行业,“价高伤民、价贱伤农”两难问题尤其明显。刘永好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近年来,新希望通过与农户合作,推动养殖适度集中。新希望负责建设养殖场、育肥场,提供饲料、疫苗等,并传授养殖新技术,农户则负责养殖。刘永好说:“通过这一模式,不仅帮助农户降低养殖成本和市场风险,确保稳定收益,还能促进业务更快发展,实现共赢。”

“新希望出生在乡村,发展在乡村。正是依靠乡村,我们发展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更有责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刘永好担任过6届全国政协委员、1届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提案议案超过200份,“三农”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

1994年,刘永好联合9位民营企业家发起光彩事业,带动广大民营企业为乡村作贡献。2020年,他提出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即在5年内投资500亿元,新增5万就业岗位,新增公益培训5万新农人,帮扶5万农户及中小微企业,建设5个乡村振兴样板。

在刘永好看来,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新希望自编教材、自请教师、线上线下开课讲授现代农业技术,已经在全国培训超8.5万名新农人。刘永好还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的培养,已举办4期乡村振兴“村长班”。“‘五五工程’有的已经基本完成,有的已经超额完成,有的还在路上。”刘永好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助力、企业的参与,乡村振兴一定能加快推进。”

“从长远来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刘永好表示,新希望还在探索更加完善的共赢模式,“农业现代化一定是要让农民生活越过越好。”(经济日报记者 曾诗阳 康琼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