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包头制造 奉献国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10:57:00    

9月3日,万众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受阅装备方队出现在屏幕中,远在包头的一机集团观看点沸腾了,行驶在方队最前列的主战坦克就由该公司制造,职工们群情激昂。

阅兵时刻,荣耀属于共和国,“包头制造”只是她的一束微光,但同样闪亮,令人赞叹。一机集团的主战坦克等5种型号装备、北重集团的配套产品、北奔重汽28台搭载作战装备的北奔重卡先后亮相,接受共和国检阅。

“看到我们的装备方队雄壮威武地驶过天安门,钢铁洪流卷起的不仅是烟尘,更是兵工人滚烫的自豪。”在天安门观礼后,大国工匠赵晶难掩激动。

这份自豪伴随着大国崛起,一直在包头绵延、传递。1954年,共和国在包头市建设第一个中型坦克制造厂、第一个火炮厂,一机(一机集团前身)、二机(北重集团前身)诞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各族支边大军汇集到这片热土,扎根边疆、服务国防。

荒滩上建成的两座兵工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短时间内生产出共和国第一代主战坦克——59式中型坦克、第一门100毫米高射炮,双双参加1959年10月举行的国庆10周年阅兵式,包头制造一“炮”而红。

艰难困苦中,包头制造再接再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它们体内的核燃料也来自包头。

包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兵工城。兵工制造撑起她的工业骨架;以原二机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吴运铎为代表的兵工人,用“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为她升腾的兵工精神作注脚。

“我们那代人以苦为荣,认为参加工作是参加革命,而不是为挣钱!”回忆峥嵘岁月,老兵工官笃超深情地说。

铁甲洪流,奔驰不息。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包头制造昂首亮相,从未缺席。

一代代装备突破创新、承前启后,代表包头制造的最高水平。69式坦克首次实现滑膛炮国产化,79式坦克火力首次达到国际二代水平,99式坦克打破西方技术垄断。9月3日首次公开亮相的新型主战坦克,聚焦新域新质作战需求,立足无人化、智能化技术,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更强,特别是它的信息化协同作战能力有了本质性提高。

今日的包头,军民融合拼订单、拓市场,传统制造业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战新产业追“风”逐“日”、绿意盎然。202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2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包头制造”动力澎湃、行稳致远。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郭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