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大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永平这只深山鹅,未来可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21:12:00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澜沧江东,博南山下,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这里既有“黄焖鸡”亦有“云南鹅”,近年来,永平县将白鹅养殖作为名优农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带动1200多户农户参与养殖,2024年,永平白鹅存栏4.2万羽,出栏5.5万羽,经济总收入达2200多万元。“永平白鹅”养殖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永平白鹅

在永平县博南镇青羊厂村大山深处,当地有名的“鹅司令”丁思宽夫妇赶着一群膘肥体壮的种鹅在河沟边放养。养殖基地内,数千只白鹅穿梭于树林山坡之间,峰回路转一直延伸至山脚,或追逐昆虫、或啃食青草,呱嘎呱嘎的叫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间回荡。“永平白鹅是我们当地优良的家禽品种,肉质细嫩且出肉率高。”丁思宽介绍。

丁思宽养殖的种鹅 刘宇丹 摄

永平白鹅起源于野生鸿雁,是鸭科雁属鸿雁的一个变种。据史料记载,1263年永平回族纥氏开始驯养鹅(鸿雁),迄今为止已有760多年的养殖历史。历经岁月长河的精心选留、驯养培育和自然选择,永平白鹅逐步形成了独具特性的优良地方品种,先后收录于《大理州地方畜禽品种志》《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孵化的小白鹅 刘宇丹 摄

丁思宽是远近闻名的养鹅高手。因永平白鹅外形美观、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2010年,丁思宽开始自发学习养鹅技术,向农户一家家收购老品种鹅,研究养殖保育技术。从最初的几千羽,再到如今的1万多羽,丁思宽的养殖规模一步步扩大。此外,从白鹅外貌特征、生长速度、产蛋性能、羽毛品质等方面已有一套成熟的养殖方法,并带动全县500余户农户参与养殖。“我的种鹅比较受养殖户和市场的欢迎,主要销售给本地养殖户,发省外的也有,集中在山东。去年共出栏白鹅1.1万羽,收益为46万元左右,今年到现在已出栏1.5万羽,还有到家门口来收鹅的,一点也不愁卖。”丁思宽分享着养鹅的幸福。

丁思宽与小白鹅 刘宇丹 摄

近年来,永平县将白鹅养殖作为名优农特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并将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进行统筹。一方面划定适宜的规范养殖保护区域,采取组群、选育、提纯复壮等措施,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养殖模式,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充分保护“永平白鹅”遗传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宣传活动、攻关养殖新技术、开发新品系、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举措,加强“永平白鹅”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

这两年,鹅肉市场行情很乐观,鹅毛更是涨得不一般。“鹅毛收购可以达到每公斤120元。”丁思宽说,白鹅全身都是宝,好鹅毛比鹅肉还贵!

腊鹅晾晒

“前期去安徽考察时,考察团发现尤其是鹅毛的附加值特别高。”永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静会表示,通过精深加工,鹅的经济价值被全面开发。除了羽毛球,鹅毛、鹅绒还是制作羽绒被和羽绒服的好材料,鹅肉则被分门别类加工成各种食品卖到全国各地,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鹅产业背后蕴藏着无限商机。对此,永平县将加大力度做好白鹅产业攻坚,着力抓好“永平白鹅”优良鹅种资源保护,扩大种群数量,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投入科技研发,持续扩大全县白鹅养殖规模,推进“永平白鹅”全产业链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只历经百年养殖与传承的白鹅将奋力“扇动翅膀”,划出更加坚实的“升值轨迹”。

云报全媒体记者 刘宇丹 秦蒙琳 李丽 段苏航 赵丽槐 永平县融媒体中心 李四红 杨继红

责任编辑 李鸿睿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陈洁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