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家研学旅游机构大咖齐聚盛田|| 探秘“禹粉”非遗工坊实景演艺基地,拉开禹州农耕文化研学之旅序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19:00    

时代报告讯(李红锟) 4月2日上午,参加“2025禹州研学旅游发展大会”百家研学旅游机构的大咖走进盛田农业“禹粉”工坊实景演艺基地进行实地观摩。

“探三都文脉,创研学蓝海”2025禹州研学旅游发展大会暨青葱汇研学(禹州)产品推介会于2025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禹州市隆重举行。这场以夏都文明、钧瓷非遗、千年药都三大文化IP为核心的盛会,吸引了全国160余家研学机构、旅行社及文旅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文化+教育+旅游”的创新融合路径。

全国劳动模范、“禹粉”非遗省级传承人、许昌市首席科普专家孙继周陪同百余名研学机构大咖们、文旅专家,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禹粉”非遗文化探索之旅。从乾隆御赐“素鱼翅”的历史典故,到漏粉绝技银丝之舞,从古法工坊的匠心沉淀到数智化车间的传统升级,这场观摩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产业研学”的深度对话。

在禹粉文化博物馆,观摩团通过600余件农耕文物,追溯了“禹粉”非遗红薯粉条的历史脉络。非遗传承人古海潮生动讲述了乾隆年间“禹粉”被敕封为素鱼翅的故事,让“禹粉”非遗技艺成为可触摸的文化记忆。

在“禹粉”非遗工坊,非遗粉匠师傅演绎“银丝之舞”,引得观摩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一难得的瞬间。现场还特别安排“舌尖上的非遗”品鉴环节,观摩团成员品尝了“大宋官粉”酸辣粉,以及新鲜出锅的“禹粉”红薯鲜粉条,其爽滑劲道的口感和“不添加明矾、仅用红薯淀粉与纯净水”的健康属性赢得一致赞叹。“禹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古海潮更以实物对比形式,生动讲解真假红薯粉条的鉴别方法,强调“科技狠活无法复刻非遗匠人的匠心密码”。

在数智化车间,拒绝科技狠活,按制药标准生产粉条的车间令大家惊叹。孙继周介绍:“这条生产线日产8吨“禹粉”,但核心工艺仍由非遗匠人把控——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正是研学课程的核心命题。通过观摩,大家纷纷表示,这里不愧是“禹粉”非遗技艺的“活态课堂”,从博物馆到非遗工坊的文化溯源,解码了“禹粉”历史和发展,并且通过文物实证与实景演艺,让学生得以理解“技艺传承与国家文明演进的共生关系”。

在研学教室,观摩团成员体验了非遗手工打“七彩”凉粉,紫薯红薯凉粉、海苔红薯凉粉、番茄红薯凉粉,绿色天然的颜色令人惊艳。观摩团成员、北京青葱汇负责人表示:“孩子们在打凉粉时领悟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土地馈赠’的敬畏。”

作为“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盛田农业通过“禹粉”非遗工坊实景演艺基地,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研学场景。这种“非遗+文旅”模式,让非遗传承从“博物馆陈列”走向“大众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红薯种植、古法漏粉、直播营销等全产业链知识,真正实现“田间到直播间”的产教闭环,成为非遗技艺的“活态课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