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半年仅1家成功!银行理财何时能大规模参与IPO打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7 11:43:00    

今年1月份,多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到,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等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然而,直到6月20日,只有光大理财以申报价格17元参与信通电子(001388.SZ)网下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成为行业内首家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公司。

从1月份到现在为何仅仅1家银行理财公司成功参与打新?

对此,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要参与打新,一方面需要政策细则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走各种流程,此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财公司打新的速度。“未来随着理财公司招募专业的权益投研人才,同时搭建新股分析模型,设计策略产品,逐步提升权益仓位,会有更多理财公司跟进打新。”银行业分析师张鹏博表示。

理财公司“破冰”

根据信通电子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发行公告》,其最终发行价确定为16.42元/股。光大理财旗下产品“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策略”以17元/股的报价、900万股的申报规模成功入围有效报价名单,从而完成了银行理财子公司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网下打新的首秀。

经济导报记者查询“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策略”产品说明书发现,该产品风险等级为中等,产品80%—95%的资金投资于债券、优先股、融券打新和量化中性等绝对收益为目标的资产。其中,普通股的市值敞口比例不超过产品净资产的15%。

在张鹏博看来,光大理财此次参与信通电子网下打新的操作,体现了政策红利与市场实践的深度融合,对光大理财而言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验证了银行理财直接参与打新的可行性,为后续业务拓展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通过A类投资者身份获得的优先配售资格,光大理财有望在新股发行中获取更高的中签率和收益弹性。

谈及此次参与打新,光大理财表示,公司始终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未来将持续加大在资本市场的布局。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从今年1月份政策出台到现在已经近半年了,但仅有光大理财这一家银行理财公司成功参与了网下打新。

对此,张鹏博表示,银行理财公司要参与打新,一方面需要政策细则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走各种流程,此外专业人才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财公司打新的速度。

一家券商的分析师李超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今年1月份出台新政后,3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沪深交易所同步修订《首发承销细则》和《再融资承销细则》,正式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范围。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彻底打通了中长期资金参与新股申购、定增等业务的制度堵点,为银行理财开辟了直通资本市场的通道。

“政策从发布到具体细则出台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理财公司内部准备也需要时间。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完成业务流程制定、人员系统配备、证券业协会注册等准备工作。这些系统建设和流程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开发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需要时间,包括产品策略设计、风控体系搭建、系统测试等。”张鹏博分析,“此外,在投研能力方面,传统固收投研团队向权益领域转型存在显著短板,亟须快速构建新股价值分析、精准估值定价等专业能力。市值门槛则是另一制约因素,沪深交易所规定参与打新需持有不低于6000万元的非限售股票市值,而部分理财子公司因权益底仓不足难以达标。截至2024年末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仅为2.58%,大部分理财公司缺乏足够的股票底仓。”

或成理财公司发展方向

在张鹏博看来,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加之光大理财成功首秀的示范效应,预计将有更多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布局网下打新。“打新的收益潜力有助于理财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深度参与权益市场符合资管行业向净值化、多元化转型的大趋势,有望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从现在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开始布局权益类理财产品。”张鹏博解释,“今年已经有多家理财公司招聘权益类投资经理。”

正如张鹏博所说,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招银理财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长期有效”的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权益投资经理,要求应聘者具备“1亿元以上组合投资管理经验”,投资风格为“绝对收益”,“产品业绩曲线平稳”,且优先考虑具有周期、TMT、制造等行业研究背景及港股投资经验的人才。

李超认为,招银理财公开招募权益投资团队也释放出一个信号,理财公司要加速提升权益投资能力。在债券收益走低的背景下,通过权益类投资以及多元投资策略做厚收益已成为行业共识。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工银理财推出了“鑫得利”量化策略科技创新407天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和“全鑫权益”鑫尊利科技创新优选定期开放理财产品,这两款产品均参与科创板打新,以增强收益;光大理财自7月1日起推出的打新基金FOF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以参与科创板、主板打新策略为主的公募基金;中国银行发行的“中银策略智富”产品,也通过公募基金等渠道参与科创板打新。

“银行理财资金的深度介入,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的风险偏好结构,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银行理财资金作为典型的中长期资金,其投资逻辑更注重企业基本面和长期价值,有助于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方向转型。”李超分析。

“预计下半年,工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大型机构会陆续参与,中小理财公司可能会以联合报价方式探索入市。”张鹏博预测。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