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政银携同破解抵押不足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0:19:00    

佛山市南海区一家新能源公司深耕氢能产业,因开辟业务新赛道急需资金,但由于没有土地及厂房抵押,无法获得所需的融资额度。获悉情况后,佛山市南海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组织多家银行“多对一现场会诊”,协调将企业加速纳入“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扶持企业库”,并运用政府性担保基金提供增信。随后3家银行联贷,以“政府担保基金+设备租赁+大数据线上扫码出额”的组合融资方案为企业批复了3000万元授信额度,让企业获得了资金保障。

这是广东政银企合力以创新为刃打破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融资困境的案例之一。随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广东落细落实,广东建起“政银联动、产品迭代、生态改善”的融资支持体系,以一系列创新支持举措,破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难题,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实施。

创新举措正在改写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广东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265.5亿元,地方专班运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提升银行放贷积极性。

●南方日报记者 黎华联

政银担增信

有效提高企业获贷能力

走进梅州市蓝坊镇高场村,村民们正忙着栽种白芨,挖坑、放苗、覆土……一片繁忙的春种景象。然而,在一片欣欣向荣中,专注于白芨的种植研发与深加工的芨萃生物负责人却发了愁:因投资新建厂房生产线,企业资金周转艰涩起来。在向招商引资部门反映融资需求后,工商银行梅州分行主动联系芨萃生物,发现企业核心症结在于缺少抵押物。为此,工商银行梅州分行为企业发放180万元信用贷款,让企业顺利度过资金错配期,助力当地的撂荒土地生金聚银。

遍布城乡、涵盖千行百业的小微企业,是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社会就业的“蓄水池”,然而融资难、融资贵掣肘小微企业发展,资产轻、抵押物不足正是融资“老大难”问题的重要症结。为了化解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记录和抵押物、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审批条件的融资难题,广东加大政银、银担等合作力度,以风险共担和优势互补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比较典型的案例发生在南澳县。在走访小微企业时,广东南澳农商银行了解到某新能源科技公司急需购置一批新能源油,但存在50万元的资金缺口。了解到企业属于首贷户且没有可抵押资产,广东南澳农商银行引入担保公司解决“首贷难”,同时对担保费用进行补贴,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类似的案例在南粤大地屡见不鲜。汕尾市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为冲刺销售规模,急需补充一笔流动资金。正在因为无抵质押物而犯愁之时,企业负责人受邀参加融资宣讲会和惠企暖企融资对接会,了解到汕尾农商银行推出了“惠企贷”,该产品依托“深圳光明—汕尾城区风险补偿金”,由粤财普惠汕尾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增信。在政、银、担三方高效联动下,企业获得30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据了解,由汕尾首创的“风险补偿+担保增信”模式,已在全省孵化出23个区域特色产品,累计撬动信用贷款超50亿元。

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是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种尝试。广州某科技公司主营大健康营养食品代加工,随着企业投资建设新厂房和生产线,公司经营现金流出现紧张,亟须补充流动资金采购原材料,以应对旺季。了解情况后,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团队发现企业虽然没有抵押担保物,但具有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商户订单并具备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资质后,于是将该笔授信纳入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补偿池,打通绿色审批通道,成功批复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确保企业顺利完成了订单交付。与此同时,还为企业争取到小微企业利率优惠,还设计了灵活的还款模式,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财务压力。

2024年末,广东制定出台《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和支持银行用足用好地方现有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等各类风险补偿机制,通过“银政”“银担”“银保”等合作模式,有效分担业务风险,促进对企业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

以广州为例,近年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累计为近1.2万家科技企业放款超1500亿元,极大地缓解了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创新供给

打破传统抵质押物模式

在狮盾新工业园的展厅,灯光的幻彩多变,注塑和安装车间内自动化大家赞赏。中山古镇镇狮盾电气公司主要从事开关插座和智能灯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建设总投资近3亿元的新厂房,自有资金被占用后,生产资金出现空缺。获悉情况后,广发银行以股东保证担保方式,及时提供了3000万元类信用贷款资金。在资金活水的助力下,狮盾电气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并成功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这是银行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案例之一。小微企业由于缺少合规、足值的抵押物,难以通过银行传统的信贷风险评估。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广东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创新抵质押模式、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创新产品等手段,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南粤大地随处可见新的实践:

让优质数据“活起来”,化资源为资金。“没想到经营沉淀的数据还能帮助我们及时获得了银行信贷支持!”中山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对数据价值挖掘和数据资产融资需求较为急切,光大银行广州分行牵线企业与广州数据交易所对接,让企业凭借中山市首张企业数据资产凭证,成功获得1000万元授信。

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助力融资发展。韶关市某包装科技公司竞得一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计划用于建设工业厂房。随着项目的推进,资金需求大,但公司缺乏资产抵押,当地银行此前未开展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乳源县工作专班以当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融资专项试点为契机,协调县自然资源局为企业办理“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证”和“他项权证”。乳源农商银行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不动产交易中心登记抵押,用7天时间成功为企业发放了贷款100万元。

打破传统抵押思路,以知识产权质押。汕头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因缺乏抵押物而无法获得银行授信。汕头市工作专班建议企业提供外地抵押物,满足贷款安全性需求。经中行广东省分行审批,中行汕头分行以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并建议企业使用自有专利作为质押物,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华夏银行广州分行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提供“房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融资模式,降低授信风险。建设银行佛山三水支行结合企业高新技术资质等特点,推荐“善新贷”,收齐资料2天内便通过了授信审批;博罗农商银行依托与农担公司合作优势,分析博罗县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未来收益,设计了“企业+担保机构+银行”的创新组合融资方案,为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难提供破题之策……

当前,广东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贷款产品,加大企业信用贷款推广力度和投放比例,同时,也在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方面,以林权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专利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撬动了更多金融活水。

构建生态

从“抵押为本”到“信用为先”

全球首创双抗药物研发企业——康方生物医药公司历经10年研发,于2023年上市两款自研的创新药,因尚未产生利润,同时研发支出巨大,产生了资金缺口。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跳出银行业传统的“关注抵押物”授信逻辑,针对药物疗效及相关临床医院进行实地访谈,同时预测了重点药物未来市场空间增长及未来现金流,最终以总分支行三级联动,采用“行业经理+行业授信审批人+客户经理”服务团队模式,为康方生物医药集团及核心子公司核批授信6.6亿元。

这是广东金融机构跳出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唯抵押物论”风控逻辑,实现对风险的多维度识别、判断与控制的典型案例。

信息不对称源自一些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长期信用数据缺乏等问题。在广东,政银联手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以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等信息增信手段,为中小微企业增信,有效缓解银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降低交易成本。

广东某电缆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线电缆、电工器材研发制造,作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无法提供抵押物。白云区工作专班和农业银行广州太和支行在通过走访了解到该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融资困境后,为其匹配了“科技贷”产品,通过指导企业全面梳理近3年的财务状况以及目前持有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高效完成了授信审批流程,顺利为企业发放500万元短期流动贷款。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有了农行的资金支持,大大地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让我们的研发可以顺利进行!”

在韶关,仁化县工作专班在了解某胶合板公司的资金困难后,多方协调确认企业的再就业贷款贴息政策条件,由财政按季补贴50%利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最终邮储银行仁化县支行成功为该企业发放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在梅州,工商银行梅州分行在贷款发放后,定期回访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优化财务管理;在惠州市,工作专班指导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提交了申请,解决因未及时报送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问题,让企业最终获得建行惠州市分行67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不断创新无抵押、无担保的线上贷款产品;加大信用贷款的推广力度和投放比例;积极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协调解决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增信”……广东金融业正以实践突破了传统金融思维,通过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实现从“抵押为本”到“信用为先”的转变,重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为小微企业注入澎湃的资金动能和发展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