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他称小偷为梁上君子,死后超三万百姓来送葬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8 16:59:18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汉末魏晋时的河南颍川,可谓真正的人杰地灵。颍川陈寔,则是东汉后期一个士人的典型。这种典型说的是,他官职虽很小,但由于具有高德,所以名声极大,与同在颍川郡的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合称“颍川四长”。

  生活在桓灵时代的陈寔,小时候就非常爱学习,后被县里推荐到洛阳太学读书。学成后,他回家乡当了亭长。不久后,被提拔到山西闻喜做官,干了一段时间又调回河南,出任太丘即河南永城的主官,大家敬称为陈太丘。

  世间万象纷繁,有以才服人的,有以色服人的,陈寔不然,他以德服人。

梁上君子

  有一年,闹饥荒,有盗贼潜入陈家,藏在了梁上。陈寔发现后,没叫人捉盗,而是喊来子孙,说:“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意思是,一个人,怎么可以不奋发努力呢?做过错事的人,未必本性就是恶的,只是平时习惯不好,以致最后走上邪路,说的就是梁上那位吧。

  盗贼听后,惭愧的下地。

  陈寔叫人取绢两匹,送给那盗贼:“去吧,不要再犯。”

  这当然是一段佳话了。

陈寔为官廉洁清明,深受百姓爱戴,被推为一代楷模。

  桓帝末年,发生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陈寔也被牵连进去。有人劝他逃走,陈寔说:“我不进监狱,别人无所依靠。”于是主动下狱。好在这一次迫害并不算残酷,陈寔很快被释放了。

  党锢解除后,陈太丘屡征不起。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八十三岁时,病逝于家中。

  前来参加祭奠的有多少人呢?超过三万!

  这个记录,前人所不具,后人也难以超越。

  陈寔生前以清高的品格和超拔的德行著称,但却做过一件叫人迷惑的事。

  史上记载:“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说的是,专权的宦官张让也是颍川人,其父死后归葬故里,颍川名士都嫌张让的恶名,没人去吊唁。陈寔不然,孤身前往。张让当然很感动。再后来,宦官再次迫害清流官员即所谓“党人”时,陈寔无恙。

  非议立即就产生了:高德陈寔,为什么前去吊唁,是因为害怕恶宦吗?

  其实不然。

  在陈寔看来,可以厌恶张让,但不可波及张父。否则,就是心有杂念,而非真正的清澈之人。

  正因为如此,张让很感激陈寔,后来陈蕃、大将军窦武等失败被杀后,张让挥起屠刀杀了许多名士,但只要陈寔出面求情,张让就网开一面。就这样,在清流名士和宦官阉党两个尖锐对立的政治集团里,陈寔都是享有崇高声望的人物。

  陈寔在政治斗争惨烈险恶的环境下,总能正确站队或及时抽身,该做的事做到位,不该说的话不多说。他正直却不迂腐,进退有度,待人待事有足够的分寸感。

  与同一时期的陈蕃形成鲜明的对比,陈蕃此人品行高洁,但性情太过刚直,甚至多次和皇帝理论,但可惜他遇到的不是唐太宗,所以只能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