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民法中什么合同无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21:59:18    

在民法中,以下几种情形的合同是无效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二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无效。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完全的意思表示能力,无法对合同的内容及后果作出真实、有效的判断。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当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合同时,合同无效。这包括双方通谋而为的虚假意思表示(即“通谋虚伪表示”)和单方故意隐瞒真实意图的情形。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这主要涉及到合同内容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行政法规的情形。

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如涉及赌博、色情、毒品交易等,均属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恶意串通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

这种合同表面上是符合法律形式的合法合同,但其实质上是通过合法形式掩盖了非法目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此类合同无效。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

如果合同的内容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该合同无效。例如,涉及损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等情形。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这类条款属于无效条款。这些条款如果违反了公平原则,损害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认定为无效。

这些无效合同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合同无效不仅意味着合同自始无效,还可能涉及法律责任的追究。因此,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