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州市积极开展防蚊灭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严防蚊媒传染病输入扩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9:34:00    

近期,广东省部分地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陆续出现。该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尽管疫情未发生在惠州,但惠州市卫生健康部门十分重视,迅速部署开展以灭蚊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防患于未然。

强化联防联控筑牢防控屏障 多举措降低蚊媒密度

为切实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惠州市印发《关于强化防蚊灭蚊防控媒介传染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防蚊灭蚊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有效降低蚊媒密度为目标,压实四方责任,强化联防联控,确保蚊媒密度持续稳定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以上,有效降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发病风险。

有效降低蚊媒密度是阻断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通知》明确,要把蚊媒防制作为当前爱国卫生运动和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把环境治理质量关,聚焦清积水,以“翻盆倒罐、疏通沟渠、清除死角”为行动准则,组织发动社区、单位、居民全面排查清理各类容器积水,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链条;严把杀蚊灭幼质量关,加强动态排查清理及监测预警,尤其关注老旧小区、城中村等蚊媒孳生与栖息高风险场所,对难以清除的积水投放灭蚊蚴剂控制蚊蚴孳生,并开展成蚊杀灭,严控蚊媒密度水平。

《通知》指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重点场所和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聚焦重点场所防控,清理各类无用的积水容器,必要时开展成蚊消杀。

不同场所也有具体防控要求。单位、居民区要清除废弃或闲置的各类容器废弃物,功能性容器积水需严密加盖,地下室相关区域定期投放药物或用废机油覆盖灭蚊。建筑工地要全面清理易形成积水的区域,每天巡查检查,及时处理容器积水。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要重点清除校园内多处角落的积水,必要时投放灭蚊剂。农贸市场需清除卫生死角和孳生地,保持下水道等畅通清洁。汽车维修厂、轮胎店等不得将废旧轮胎等堆放在室外。公园、绿地等要封堵树洞,清理花盆积水等。废品回收店要加强环境卫生清理,禁止在室外堆放废品杂物。花圃、花店及育苗场所要经常翻盆倒罐,定期为水养植物换水或投药。

《通知》要求,各级爱卫会不定期抽查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对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单位,将予以适时通报。

各县区全力开展消杀行动

为有效降低蚊媒密度,切实防范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在我市传播流行,我市各县区现全力开展“除四害”消杀工作,针对蚊媒密度较高的区域,要求采取超常措施进行消杀,降低疫情在我市传播流行的风险。

7月24日下午,仲恺陈江街道组织志愿者深入广场角落、居民楼巷道,细致清理花盆托盘、废弃瓶罐等积水容器。组织环卫工人重点清理沟渠、垃圾站等卫生死角,确保排水畅通;安排专业消杀人员背着专业设备,对绿化带、下水道等蚊虫孳生区域进行精准喷杀,形成“清理+消杀”双重防控网络。

近日,惠城区政府组织各部门各镇街道开展全面的社区消杀灭蚊工作。各镇街道联合社区志愿者、物业人员等组成消杀队伍,深入各个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细致的消杀作业,并对蚊虫易孳生和藏匿的场所进行“地毯式”药物喷洒,确保不放过任何一处死角。

为切实做好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7月以来,大亚湾区组织各村(社区)开展街道卫生大整治行动,发动志愿者开展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积水行动,消除公园、绿化带、闲置地积存垃圾,避免留存积水,活动累计发动380余人,清扫积水点300余处;安排保洁人员及专业消杀队开展3次整治行动,出动186人次对各村市场周边、下水道、排污沟渠、垃圾集中投放点等重点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市卫生健康局爱卫办全力推进《公园建设防蚊防控体系项目》,在市直14个公园安装太阳能灭蚊(虫)灯460台,其中插地式的灭蚊灯250台、挂壁式的灭蚊灯210台;对各尺寸沙井安装防蚊闸1500个,降低蚊媒密度取得明显的实效。

“各县区现已全力开展‘除四害’消杀工作,针对蚊媒密度较高的区域,要求采取超常措施进行消杀,降低疫情在我市传播流行的风险。”市卫生健康局爱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虽然疫情尚未波及我市,但必须提前防范,确保群众健康安全。同时,爱卫办呼吁市民提高防蚊意识,及时清除居家周边积水,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防护措施,如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下一步,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爱卫办将继续加大对防蚊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也将持续关注疫情防控形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