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率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课程,致力于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学理研究,探索思政教育改革的深层逻辑,推动思政教育从“分段式”向“全链条”转型,提升学生思政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从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
学院认真落实海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文件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课程。围绕“指导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教研体系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等重点任务,强化一体化教学科研协同创新,通过构建多元协同一体化育人工作格局,提升一体化育人能力水平,深入推进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造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一体化育人品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课程的开设,旨在深化学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理解,系统提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能力,为培养具备贯通学段壁垒、具备全局视野的思政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思政教学改革的主动探索,对于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实现“贯通·协同·创新”融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打破学段壁垒,实现思政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从而在教学设计中更好地实现学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二是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依照“一体化”建设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统一和协调,有效增强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思政专业人才,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掌握思政课程教学的核心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通过系统性研究与实践,搭建了“1+4+5”思政育人框架。其中,“1”是突出“一个核心”,即坚持分段衔接、全程育人,明确“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导向。“4”是构建“四重维度”方法,即“理论+实践”“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线上+线下”多路径推进课程建设。“5”是强化“五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即以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的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以遵循教育规律强化系统设计,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机衔接与协同育人的新理念引领课程建设;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课程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以提升打通学段壁垒,构建“全程贯穿、分层落实、协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为目的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课程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促进各学段教学目标分层递进、内容螺旋上升、资源协同共享。
课程围绕“认知—认同—践行”逻辑链,将小学段“故事化启蒙”、中学段“逻辑化深化”、大学段“问题化探究”融入教学内容。学院组织教师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从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化学生教学能力,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实践和教学研讨活动,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研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推广优秀经验和做法,深入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方法,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培养能够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海南基础教育补短板、提质量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作者:申明远 郑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