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鞍山师范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学专业2209班35名同学在邹方红、信丹娜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山西历史文化与抗战遗迹考察之旅。
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师范专业教师邹芳红教授表示:“专业考察是历史学、师范专业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山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其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课堂。对于历史专业师范生而言,是一次知识升华、能力锤炼、情怀滋养、事业拓展的综合实践,对学生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十余天的考察中,同学们将历史课堂从教室书桌延伸至华夏文明的源头之地,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共振”。在临汾尧庙,同学们直面“文明始祖”的庄严,感受早期农耕文明的痕迹;陶寺遗址,实证蟠龙龙纹陶盘的考古价值,让课本中的“五千年文明”可触可感,加深了对“最初中国”的深刻理解;洪洞大槐树下,明代移民史与根祖文化变得更加鲜活,成为理解民族精神纽带的生动教材;平遥古城里,同学们置身于明清“华尔街”,亲身体验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太原晋祠中,古代祭祀文化与宋代建筑的精妙充分展示,鱼沼飞梁、圣母殿彩塑无不诉说着匠人智慧与艺术巅峰。
太行山深处,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生锈的电报机、泛黄的地图,勾勒出烽火岁月的轮廓。“朱总司令就在这张地图前指挥作战。”邹方红老师的讲述,让同学们仿佛亲临军民共抗外敌的壮举时刻。百团大战纪念馆的武器、“太行奶娘”的事迹展,让同学们为之动容:“和平从来不是偶然,是先辈用热血换来的。”
雁门关的雄关漫道,见证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碰撞与融合。大同博物馆的北魏漆画屏风、华严寺辽金建筑的精妙、悬空寺三教合一的奇观、应县木塔的千年屹立,以及云冈石窟汇聚中西的艺术瑰宝,都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质。
鞍山师范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汤景雯深有感触:“作为未来的历史老师,如何将这份亲眼所见亲手所触的震撼传递给学生,我拍摄的那些细节,汇票上的密押案记,石窟里工匠留下的凿痕,抗日遗迹中泛黄的地图,都是最有力的教具,我要善用它们,让学生看见历史的真实机理,而非只记住干巴巴的知识点。”
这是一堂“行走的历史课”,同学们在实践中触摸到了精神与文化的温度,深化了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文明传承之旅。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