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袍上的标尺和星光——河南汝阳法院 袁怡的“双轨”成长日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9:57:00    

法如清风拂面,心似明月澄澈

她是审判管理的“绣花匠”,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锐气激发审判工作活力,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筑牢审判质效基石;她是少年审判的“护苗人”,以春风化雨润心苗的柔情深耕少年审判工作,在法槌起落的回响间绘就法治星河灿烂……

她就是袁怡,汝阳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以双重身份诠释司法者的多维担当,在13年的司法追梦道路上,将热爱化作前行动力,书写自己的成长精彩。

向新而立 更为新光

2022年9月,她到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她的职责不再仅仅是释法说理,而是着眼全局、细究毫末。初到审管办,她就凭着一股子韧劲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准确提取数据信息,下发审限预警,精准分析审判运行态势……周更新、月通报、季调度,细微又繁琐的日常工作将审判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审执工作的每个细节。

奔月者不惧黑夜,寻芳者不畏荆棘。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落地后,她聚焦审判质效提升工作,对标对表,针对二审发回重审比及上诉率等弱势指标“靶向开方”,加强审管办与业务庭之间信息交流;组织召开条线会议,积极联系上级法院进行业务指导,统一裁判尺度。完善“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体系,2024年组织评查案件55件,召开案件集中评查会议6次,有效提升案件质量;修订并优化本院《员额法官质效量化考核办法》,注重实质解纷效果,引导法官树牢“如我在诉”理念,2024年,汝阳法院上诉率6.56%,同比下降1.65%,审判质效持续向好,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张网”平台上线后,她又带领审管办干警们熟悉平台功能,及时调整系统配置,解决使用过程中难点问题,为全院审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从“数据搬运”到“智慧导航”,从“单兵作战”到“全院联动”,一次次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优化,推动着汝阳法院的审判管理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和高效。

向阳而行 织梦新生

2023年8月,她成为负责少年审判工作的员额法官。做好少年审判工作,擦亮“阳光雨露”少年审判“金字招牌”成为她心中的要事。

在审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中,她敏锐的发现被告人张某虽刚年满16周岁,却已经两次因盗窃被公安局行政拘留,她到张某就读学校、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到张某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忙于生计,对张某疏于管教,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张某脾气暴躁、争强斗胜的性格,为了帮助张某迷途知返,她不厌其烦多次与张某父母沟通谈心。在庭审中,她针对张某走上犯罪道路失足点,遵循“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开展法官、公诉人、妇联、法定代理人“四位一体”庭审教育,张某当庭认罪悔罪。

法槌落定卷宗封存,只是司法程序画上句号,但对迷途少年的守护,才新芽方绽。判决结束后,她积极与张某父母联系,并下发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其履行监管职责,同时耐心劝导张某,打开心结。而如今,张某不仅再次重返校园接受教育,更是与父母关系破冰。

“裁判终结不是帮扶终止,案结事了更需心结纾解,对于少审工作而言,司法的意义不仅是裁断过去,更要守护未来”。她始终相信,在少年审判的维度里,正义最好的模样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星光下,重获破土生长的力量,照亮人生的路途。

为延伸司法守护半径,她立足新时代少年司法需求,开展“盲盒普法”“家长课堂”等创新活动38次,受众上万余人次,并为1100余名留守儿童实现“微心愿”;她深入偏远山区开展“守护花蕾”计划,避免因家庭教育“真空”而使孩子们受到不法侵害;她向党委政府报送《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情况报告》,向相关行业部门发出“靶向式”司法建议,打造家庭、学校、法院多方联动的“青春盾牌”。

法袍上的法徽是标尺,丈量司法质效的毫厘;法庭里的法槌如星光,照亮少年归途的迢迢。审判管理、少年审判,她在角色切换间快速成长,在公平正义中执着追求。

千千晚星,灼灼初心,她坚信她的成长日志将会越发厚重,既以理性筑就公平的堡垒,亦用柔情托举生命的朝阳。(马涛 栗小茜)

【编辑 滢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