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五块石街道五福桥东路八号院内暖意融融。社区“聆听员”志愿者李大姐和同事小王轻轻叩响了独居老人张奶奶的家门。递上装有卫生纸、洗衣液等生活物资的爱心礼包后,两人一边帮老人整理房间,一边与她唠起家常:“您最近睡眠怎么样?降压药按时吃了吗?”面对着社区的关怀与善意,张奶奶忍不住拉起志愿者的手感慨:“孩子们工作忙,很久没人这么耐心听我说话了……”这温情的一幕,正是五福社区“聆听员”队伍慰问关爱志愿服务活动的日常剪影。
一次探访:倾听需求背后的“心理密码”
作为五福社区“沐浴阳光·聆听心声”心理健康项目的主要项目之一,当天的活动聚焦高龄、孤寡老人等社区重点群体。两名“聆听员”为一组,携带爱心物资深入院落,“一看二问三查”:观察居住环境安全状况,询问身心健康与生活难题,检查水电设施隐患,并同步记录居民的心理诉求。
在卧病在床的陈爷爷家中,志愿者发现其因长期病痛情绪低落,且卧室灯具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协调更换灯具,并开展心理疏导,向家属传授沟通技巧。在独居老人王爷爷家中,志愿者不仅为他测量血压,还耐心倾听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很多问题看似琐碎,却是打开心结的关键钥匙。”项目负责人小徐表示,活动梳理出心理疏导、生活援助等需求,均已纳入后续跟踪服务。
常态机制:每月两次的“心灵约定”
自“沐浴阳光”项目启动以来,五福社区联合成都市双流区时代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起“专业社工+党员先锋+居民志愿者”的“聆听员”队伍,将每月两次的入户探访固化为常态化服务机制。从盛夏到寒冬,志愿者的足迹遍布社区多个院落,通过定期走访为居民送上关怀。
为确保服务质量,社区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从倾听技巧到危机干预,逐步构建起“发现需求-精准对接-持续跟进”的服务闭环。在一次探访中,志愿者及时发现一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波动,通过紧急介入避免了悲剧发生。“我们不仅聆听心声,更传递希望。”聆听员小陈表示,每一次走访都会根据居民档案更新服务方案,确保关怀落到实处。
预防前沿:快节奏下的社区心理治理探索
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指出,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正成为心理健康防线的“前沿阵地”。相较于传统认知中的“治病”,日常倾听与陪伴在心理问题预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辖区居民心理咨询意愿显著提升,邻里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志愿者队伍规模也在不断壮大。随着心理咨询室、健康讲堂等配套服务落地,社区逐步形成“有困难找聆听员,有建议上议事会”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未来展望:让温暖服务照亮更多角落
五福社区透露,下一步将服务对象从特殊群体扩展至全职妈妈、新就业群体等更多元人群,持续完善“聆听员”队伍建设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正如社区宣传栏标语所言:“每一个被听见的声音,都是构建美好社区的基石。”这座城区的温暖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编辑:文博雅 责编: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