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庆阳4月14日消息(记者李红军)黄花照眼明,金色漫山川。暮春时节,位于甘肃省庆城县南庄乡新庄村的万亩连翘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漫山遍野的连翘花次第盛开,一团团、一簇簇随风起伏,似金色的海洋,美如画卷,点缀着陇东黄土高原色彩斑斓的春天。
甘肃省庆城县是中医鼻祖岐伯故里,也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南庄乡位于庆城县东部,林草地、荒山荒坡地资源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中药材,因此当地农户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
庆城县南庄乡新庄村种植的连翘迎来盛花期(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李庆忠是庆城县的一名中医大夫,在县城经营着一家中医诊所,由于工作原因,他对当地产的各种中药材的特征、功能、生长环境可谓了如指掌,并多次前往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学习考察中药材种植技术。
“2012年5月,我们成立了庆城县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流转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育苗、初加工、销售等服务。”李庆忠介绍,合作社依托政府及农业部门引导,向村民流转土地,通过育苗和成品苗的示范种植等形式,鼓励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合作社如何更好地发展,才能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作为理事长,这是李庆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9年,我们从山西引进连翘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试种发现,连翘非常适合庆城县的气候环境,且产量和品质都不错。”李庆忠介绍,从2021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的连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连翘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种植成活率高,管理、修剪简单,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李庆忠说,且连翘浑身都是宝,叶子可加工成连翘茶,果实可入药,籽可榨油,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药用价值。
连翘果实(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庆城县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规模,由刚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了现在的3000多亩,并购置各种生产设备25台,建成办公区、晾晒区、加工区、生产车间、库房、产品展示区、物流配送区等基础设施,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连翘的试种成功,为南庄乡的中药材产业探索了一条新路。近年来,庆城县南庄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全市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发展为目标,努力构建以连翘为主导,黄芪、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牛蒡子等道地药材为补充的多元化种植体系。
“近几年,连翘价格较为稳定,经济效益较高,所以我们以新庄,东塬,何塬三个村为核心,通过盘活荒山、坡地等闲置资源,培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格局,推动中药材产业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庆城县南庄乡乡长曹自刚介绍,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2.4万亩,其中连翘种植面积突破2.3万亩,并建成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1处,中药材育苗基地1处。
庆城县南庄乡新庄村的万亩连翘标准化示范基地(央广网记者 李红军 摄)
4月12日,央广网记者在位于南庄乡新庄村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看到,基地内繁育的连翘、板蓝根长势良好。
“连翘成活率高效益好,去年我种了3亩,今年还要再种5亩,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在种,我对将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正在基地务工的南庄乡新庄村村民王柱说。
连翘属多年生灌木,种植连翘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曹自刚说:“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南庄乡不仅盘活了荒山资源,让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而且规模化种植也让传统特色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按照现有的种植规模,预计到2026年,南庄乡可产鲜连翘1610吨,产值将达到3864万元;按照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预计全乡中药材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并带动当地劳务就业1000多人。”曹自刚说。
曹自刚表示,下一步,南庄乡将围绕“扩规模、延链条、树品牌、促融合”做文章,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重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加快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厂建设,提高中药材产业附加值,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观光步道、药膳体验基地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庆城的中医药文化。
(来源:央广网)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