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低空探美、地貌探奇、户外探险!张家口沽源县这样打造特色研学目的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5:16:00    

近日,沽源县围绕“四核多基地”研学旅游发展格局,通过整合湿地草原、捺钵文化、特色农业等资源,将267平方公里湿地、76公里草原天路化作天然教室,全面推进研学旅游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闪电河国家湿地观鸟园、藜麦科普研学基地、捺钵文化研学基地三大核心项目已初步建成,力争将沽源县打造成为全国全域全龄科普教育和身心疗愈研学旅游先行区。

构建“四核多基地”格局

沽源县立足自身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打造“四核多基地”研学旅游发展格局的长远目标。围绕“沽水探源、湿地探秘、低空探美、地貌探奇、户外探险、田园探特、绿能探新、蒙元探脉、冰雪奇境”等九大研学主题,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研学旅游体系。

“四核”以湿地研学、文化研学、体育研学、低空研学作为研学旅游发展的核心引擎,分别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区草原湿地生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跃动山林运动研学旅游基地,开展各类户外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能与意志;低空飞行培训孵化研学旅游基地,为航空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学习平台;全国捺钵文化研学旅游基地,传承和弘扬独特的捺钵文化。

“多基地”则涵盖了多个特色研学旅游基地,包括水源探源研学旅游基地、有机农业科普研学旅游基地、新型能源开发利用旅游研学基地等。这些基地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特色,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学选择,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今年,沽源计划启动闪电河国家湿地观鸟园、藜麦科普等5个基地建设;争取创建2个市级研学旅游基地,接待研学游客超10万人次,研学旅游收入突破5000万元,并积极开发研学纪念品,提升附加经济效益。

夯实研学旅游发展基础

在推进研学旅游发展进程中,沽源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品牌打造方面,重点推出“中国最美湿地看沽源”“游草原天路赏坝缘风光”“中国坝上冰雪渔猎第一节——沽源冰湖秘境·冰雪渔猎文化节”等核心品牌I P。规划编制上,聘请河北省旅游研究院开展《沽源县研学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资料收集,规划单位也已实地调研考察。课程与线路开发同步推进,以“创意化表达、沉浸式场景”等为理念,开发针对不同基地的研学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规划设计博物馆、梳妆楼和小宏城历史文化探密线路;观鸟园、滦河源湿地自然科学线路;藜麦、燕麦农耕文明线路和长梁乡花卉及民旅文化线路4条研学线路,并将持续优化。

人才培养也备受重视,沽源县与相关院校对接合作,组织研学旅游专题培训,举办讲解业务技能大赛,确保每个研学基地配备3-5名高素质讲解员,3月底已完成第一期培训,并将形成常态化机制。此外,积极建立研学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4个研学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标识系统。同时,加强与外界交流学习,计划5月组织相关人员到优秀研学基地对标学习,并通过参加展会、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学校、旅行社合作。

三大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为推动研学旅游发展,沽源县当前重点打造闪电河国家湿地观鸟园、藜麦科普、捺钵文化3个研学基地。目前,这三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项目已投入使用,具备了一定的研学接待能力。

闪电河国家湿地观鸟园基地已完成多项关键建设工程。在观鸟设施方面,建成多个观鸟平台和隐蔽观察点,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鸟类生态;鸟类救护站配备了饲养区、教育区、放归区等设施设备,成为学生学习鸟类救护知识的实践场所;200平方米的“中国湿地学校”室内研学课堂,配备研学互动展台、鸟类A 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室、展览区和互动体验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鸟类知识和生态保护教育内容。此外,生态步道、导览标识以及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完善,让该基地已完全具备研学旅游条件。

藜麦科普研学旅游基地的核心工程藜麦博物馆内部装修已完成,藜麦展厅的30处电子屏和3处投影展项安装完毕,研学教室也装修就绪,电教系统正在进行内容调试。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正在接入D e e p S e e k模型能力,开发藜麦产业智能体,这将为学生带来更具科技感和创新性的研学体验,深入了解藜麦产业的发展。

捺钵文化研学旅游基地新博物馆的内部装修、展陈大纲、墙面绘画等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沙盘、浮雕、电子设备等后续工作。届时,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深入了解捺钵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记者 王映华 通讯员 赵晨阳 王晓曦


编辑:帆帆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