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座
余少年时,热衷于听文学讲座。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成为社会生活热点,文学讲座亦盛极一时。曾记得,冬日在北京市少年宫北大殿里,有人讲《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大殿门窗紧闭,窗外北风呼啸,室内炉火正红,听者挤坐无隙,空气污浊不堪,热臭难闻。众人竟聚精会神,无人离席。
夏日炎炎,曾在首都剧场,听散文家韩少华先生讲《散文美对小说的渗透》。韩先生原为北京二中语文老师,身材颀长,面庞白皙,留背头,穿短袖白汗衫,儒雅而风度翩翩。韩先生以何立伟之《白色鸟》与汪曾祺之《受戒》为例,侃侃而谈,并开卷诵读《受戒》之片段,满堂悄然,唯其书声悦耳,大有夫子之风。余当场为之倾倒。
秋风习习,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太庙)大殿内,多次听北京晚报五色土组织文学名家讲座。至今记得有张春熙、汪兆骞、郑万隆诸先生,各具风采。最有趣者,当属郑万隆先生,讲至地域文化差异性时,曾举京、哈两地青年打架之别:北京街头,路遇二青年不睦而对斥“你动我一试试!”“你动我一试试!”“看我弄不死你!”“我弄不死你!”……办事一小时回来,发现二人仍在对峙“你动我!”“你动我!”……哈尔滨公交车上,二青年不睦,停车开门,众人闪路,二人车下撕打,扯破白汗衫,露出红背心上“哈尔滨车辆厂”字样,原来是一厂同事,遂转怒为喜,相互搂肩上车,公交车继续前行。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惜如此讲座今已罕见。
起点过高
凡口腹之美,起点不可太高。高则无以为继,窘矣。譬如吃爆肚。三十一年前,吾师建功先生相携,拜访“爆肚冯”老掌柜冯广聚先生。斯时,“爆肚冯”在西便门城墙上开一店。当晚,六十五岁老掌柜亲自掌勺,为我师生二人爆肚。肚仁、肚领、葫芦头、百叶,次第登场,佐以特制蘸料。余虽首尝爆肚,然其爽脆清香,滑润鲜嫩,顿时为之倾倒。不久,采访经过钟鼓楼广场,附近亦有爆肚店,便入店解相思。白瓷蓝边大盘端上来,热气扑面,一股内脏膻气旋即塞鼻,细看时,肚上尚存韭叶状绿条,或是百叶中未消化之青草!呜呼!始悟天下之爆肚,非与“爆肚冯”同标共准,于是爆肚之兴自兹索然。
数年前,吾曾为中国顶级烹饪大师李启贵先生作传。书成后,李大师邀吾同饮羊汤,地点在京西万寿庄宾馆。先食羊肉,佐以内蒙古野韭菜花酱,味美至极;后饮羊汤,鲜醇无比,饮罢周身畅快淋漓。旬月后,再与友人餐叙饮羊汤,入口即觉寡然无味,与上次感受大相径庭。猛然想起爆肚之际遇,方悟到口舌之欲,起点过高,其后必窘境多矣!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周家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