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海 康勇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
9月9日清晨,阳光漫过广元市旺苍县大德镇增产村的屋脊。村民马开芝推开窗,月季芬芳,入户小路扫得发亮,屋后阴阳沟里不见一片落叶。这样的舒坦,几年前想都不敢想——那时开窗,往往是堆成山的杂物和说不清的异味,能“堵”掉一整天的好心情。
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聚居点。
如今,这份“不敢想”成了旺苍山乡的寻常光景。更让乡亲们振奋的是,旺苍县《“四美共建・宜居宜业”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案例,作为广元市唯一代表入选四川省“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典型案例。这份省级认证,恰是旺苍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高度肯定。
旺苍县三江镇桃红村集中搬迁安置点。
变化的关键,藏在旺苍人常挂嘴边的“人美、屋美、院美、村美”里。这绝非简单的四字口号,而是一套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系统工程。
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拉起覆盖县、乡、村、组四级的“百村万户”整治大军,先破“等靠要”的思想僵局。再用“绣花功夫”细化落实:任务列成清单明责任,党员分段包片作示范,农户“门前三包”守阵地。干得好不好?微信群里晒一晒,“美丽庭院”评一评,积分还能存进“家庭档案”换换日用品——这套“清单+示范+激励”的组合拳,让整治从“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大家干、比着看”。
缺钱补短板?旺苍整合涉农资金,专攻厕所、垃圾、污水这“三大革命”,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此上下联动、机制先行,“四美”建设才有了落地的根基。
旺苍县白水镇快活村村民用积分兑换奖励现场。
人美,是风气之变的起点。村里的“知客”走院串户,把“文明新风”编成顺口溜讲进院坝里。曾经挂在墙上积灰的村规民约,如今成了红白喜事简办、垃圾分类的“行动指南”。3万户农家立起家训家规,7.3万户主动加入建设队伍——当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文明的种子便扎了根。
屋美,是生活品质的跃升。老张家那黑黢黢的厨房和气味熏人的旱厕,早已被亮堂的新厨房、卫生的水冲厕所取代。全县6.5万户农户像老张一样,用上了干净整洁的生活设施。这背后,是“厕所革命”全覆盖、垃圾收运体系全建成、污水治理设施全落地的硬投入,让“住得舒心”从愿望变成现实。
院美,是方寸之地的巧思。李大娘房前屋后的边角地,曾是杂物堆积的“死角”,如今改造成小菜园、小果园,豆角爬架、桃李挂枝,既添了绿意,又能摘把菜、摘串果换点零花钱。“庭院+经济”的模式,让家家户户的“小天地”既美了眼睛,又鼓了腰包。
村美,是公共空间的蝶变。走在村里,废弃房屋、残垣断壁清了,露出了整洁的空地;淤塞的沟渠通了,流水又唱起了歌;241.4公里道路两侧栽上了绿植,149处河塘沟渠重现清澈。23名专职“公厕管家”每天擦拭清扫,让公共厕所也成了“文明窗口”。全村域的清爽敞亮,让“出门见景”成了常态。
旺苍县城俯瞰图。
“评星”“积分”这两招,持续给乡村振兴加力。每月评选的“示范户”“示范组”红榜一贴,4.2万户村民攒积分、比干劲,争先恐后当“美颜师”。
环境美了,财富也来了。“桃花红、李花白、茶花香”的山间,农事体验园里游客笑着采摘;古村落的戏台上,民俗展演引得八方来客驻足;农家小院里,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旺苍的绿水青山,真真切切成了“金山银山”。 (图据旺苍融媒)